happy_whale

物哀 あわれ

“哀”,从心理学到美学的脉络发展

第一层次,“哀”的特殊心理意味,即悲哀、伤心和怜悯这些特定的感情内容,与美学没有关系

第二层次,“哀”的一般心理意味,从狭义的感情内容扩展到“感动”或“感”本身这个层面,不仅是“可悲的事情”和“忧伤的事情”,还可以是“高兴的事情”和“有趣的事情”以及其他种种感情,都可以产生“哀”

第三层次,“哀”的一般美学意味,在“感”的意味上,再加上“知事之心”和“知物之心”,即加上了一些直观的意味,才算踏出了“哀”成为审美情感的第一步。

至此,将“哀”引回了一般审美意识领域,但仍不能称其为美学上的特殊问题。

本居宣长对“物哀”这个问题的把握方式:认为“对于应该感动的事,则心生感动,这种感动即为“知物哀””,“物”是没有特别规定过的某种对象,只是能够唤起物哀的事物,“物哀”实际上应该是“能唤起哀之物的哀”,“物”不是修饰“哀”,反而是被“哀”所限定。本居宣长对“物哀”的理解走上了主观主义,将心理学的见解至于美学见解之上,与美学层面的见解有一定差异。

将“哀”作为一种特殊美学范畴去研究,其中的特殊性,要从直观内容方面去研究。

“哀”,从最初带有一些特殊感情内容,到一般心理学意味,再到本居宣长所说的一般审美感动意味,然后更进一步在一种新的形而上学(世界观)的意味上,又转向了“哀”的特殊感情方向,在这个过程中,“哀”的概念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意味。作为审美概念的“哀”的本质,其实是一种超越了狭义的心理体验的哀感,这里面的审美感动和直观是渗透在一般存在之中的,依托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根本,最终扩大为一种世界观。

日常生活中的“物哀”体验,是从包罗万物的存在基础中汲取一种哀感,与神秘主义的特殊体验有些许相似之处,都是通过对大自然本身的静观态度来催生的活动。


评论